黑土地保护不能高枕无忧:警惕风蚀、水蚀蚕食
新华社哈尔滨6月13日电 题:黑土地保护不能高枕无忧:警惕风蚀、水蚀蚕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孙晓宇、马晓成、武江民
(资料图)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粮食高产、稳产的同时,多年的风蚀、水蚀不断让黑土地“变薄、变硬、变瘦”,为粮食产能提升埋下隐忧。
风蚀、水蚀蚕食黑土地
人们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黑土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然而多年来,风蚀、水蚀等正在蚕食宝贵的黑土地,降低粮食生产能力。
黑龙江省拜泉县地势起伏,且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较差,在水力侵蚀作用下,面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汇水线上形成侵蚀沟。
“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有的侵蚀沟得冲下去好几米。”拜泉县永发村村民杨维杰望着村中的一处侵蚀沟说,七八月份降雨集中时,已有侵蚀沟还会继续扩大,甚至形成新的侵蚀沟。
近年来,拜泉县开展了侵蚀沟治理工程。但截至目前,全县长度100米以上的侵蚀沟仍有3000余条。
“侵蚀沟不仅造成耕地碎片化,严重阻碍大机械作业,还加剧了黑土层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忧心忡忡地说,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在发育,亟待加强治理。
“一到春天,偶尔还会刮起大风,不仅会吹起风沙,还会把地里的黑土吹走,看着就心疼。”吉林省公主岭市东兴隆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振军说。
“尽管许多地区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但现在还有一些农民习惯在春天播种前疏松土地,秋收时,不仅把秸秆收走,根茬也要刨出去。”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说,这种耕作方式造成了地表裸露,一刮风下雨土地就会遭到侵蚀。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西部小城彰武县常年受风沙侵蚀。“我们这里是出了名的‘十年九旱’,年年风一吹,能带走不少土。”彰武县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村民王炳军说。
治沙70余年来,彰武县林地面积由1949年前的18万亩增长至2019年的212.96万亩,土地沙化面积由524万亩降至199.66万亩。但风沙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固本培元保护黑土地
为解决水土流失对黑土地的影响,“十年九旱”的吉林省梨树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核心的“梨树模式”。
“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至最少,防治风蚀,达到保墒蓄水、培肥土壤、稳产高产的效果。”王贵满说。
“覆盖着秸秆的土能攥成团,主要就是秸秆起到了保墒作用,土地有了水分。”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村民卢伟说,水土流失减少了,收成自然也提高了。
近年来,吉林省探索形成了秸秆还田、深翻深松、节水灌溉、米豆轮作等多项技术集成的黑土地保护十大技术模式,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
2021年,辽宁省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通过“以水含沙”进行“旱改水”,以锁住科尔沁沙地南移的脚步。
随着田间水渠、矩形槽等水利设施陆续修建,上游闹德海水库的水源被引入,久经风沙的旱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泡田。
工程施工时,村民王炳军在现场看得入神。“先建堤防,减少柳河水里的泥沙含量,再利用管道引水,建成稻田湿地,起到留茬固沙的作用。”王炳军说,经过数年治理,结合专家指导,在沙土里种水稻成为可能。
记者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一处侵蚀沟治理现场看到,一排排柳桩栽入侵蚀沟,形成排水通道。沿着侵蚀沟望去,用柳条制作的柳编跌水被铺在沟中,往远处延伸。
“我们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统筹推进全县侵蚀沟治理。”拜泉县水务局水土保持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文说,截至2022年末,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3.17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99万条。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杨维杰说,2021年开始,县里对村内的侵蚀沟开展集中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很大程度遏制,回填后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2022年,黑龙江省通过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省级补助资金等多渠道投入20多亿元,全省共治理侵蚀沟9000条。到2025年底前,全省计划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
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针对风蚀、水蚀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耕地质量退化和水土流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黑土地保护不可掉以轻心。
张兴义说,治理单条侵蚀沟需花费20余万元,当前东北黑土区仍存在侵蚀沟数量多、分布散、治理任务重、资金需求大等难点。
张兴义建议,以漫川漫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为重点,集中连片进行治理。同时,尽快设立专项治理资金,加大中央黑土地保护与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因地制宜实施侵蚀沟治理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说,可从流域尺度加大黑土区水土侵蚀发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侵蚀沟治理,加快黑土区小流域治理和灌区建设,优化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格局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白伟建议,在部分风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玉米—花生间作”等模式,并推广与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相适应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提升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田土壤健康,强化固碳减排功能。
此外,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黑土地保护仍需进一步精准施策,实行区域化统筹、多部门联动、规模化实施、系统化治理,妥善处理好黑土地整体保护与分散经营的关系。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黑土地保护不能高枕无忧:警惕风蚀、水蚀蚕食
- 新型1W连续波二极管泵浦激光器,适合荧光显微镜应用-世界即时看
- 我入职一周发生工伤,由于入职当月未办理社保,只是购买了商业险
- 天天微头条丨安徽科迅教育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数驱转型 智创未来——2023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创新座谈会成功召开-世界聚焦
- 水立方:场馆外围市政供热管道突发爆裂 部分业态暂停营业
- 吴越版西游记狮驼岭是哪一集 吴越版西游记
- 士兵突击2一口气看完_士兵突击2
- 神农尝百草的神农氏是谁_神农氏 是谁
- 当前热讯:华为手机查询真伪(华为手机真伪查询官方网站)
- 毛利率超80%,净利超8.47亿元,这家卖面膜的公司要上市了-世界热讯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向金融机构推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长期贷款项目的力度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唱响海洋牧歌——广东“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资讯
- 全球速讯:恒丰银行:董事长辛树人任职资格获批
- 男子举报妻子上司灌酒 官方回应来了
-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失眠?吴茱萸贴敷法让您告别“数绵羊”!
- 焦点滚动:周小云调研方山县重点项目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 韩国专家:福岛核事故"人祸"导致排污入海问题 部分政治家却仍信任东电 环球消息
- 最高每吨上涨900元!水产饲料涨价频繁,养殖户减少投料
- 即时看!沪深股通|信达地产6月12日获外资买入25.16万股
- 北京天安门城楼门票几点开始放票(附入口)
- 丑丑儿童童装_丑丑婴幼童装
- 每日关注!计算机终端设备有哪些_计算机终端
- MLXG羡慕UZI没被RNG卡合同,自己被卡10年,想复出都不行!|微资讯
- 热议:绵羊皮革算不算真皮毛_绵羊皮革算不算真皮
- 勇治配音_勇治
- 世界速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变化_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哪一年
- 吃鸡情侣cp昵称浪漫(吃鸡情侣cp昵称) 世界热点
- 上交所拟修订信披评价指引:加大A类公司支持力度 强化D类公司监督力度
- 今日聚焦!2023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中高考特惠票(附购票入口)